谭千秋的故事:用生活诠释师德的人师典范
谭千秋的故事感动亿万国人
提起2008年汶川地震,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震撼人心的画面——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身体护住四名学生。这个被称为”最终的姿势”的画面,成为了谭千秋故事中最动人的瞬间。作为全国”最美奋斗者”其中一个,谭千秋用51岁的宝贵生活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师德,什么是爱与责任。
你知道吗?在生死关头,这位普通的中学老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保护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这种舍己为人的灵魂,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灵魂财富吗?
生活最终的壮举:护住四个学生的”雄鹰”
2008年5月12日,位于震中附近的东汽中学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当时正在上课的谭千秋老师第一时刻组织学生疏散,但教学楼坍塌得太快了。千钧一发之际,他把四名学生拉到课桌下,自己却用身体护住课桌。搜救人员发现他时,这个”雄鹰展翅”的姿势已经凝固成永恒。
“面对死亡,谭千秋没有退缩,没有躲闪。”原东汽中学工会主席唐祖贵回忆说。这既是一种本能反应,更是谭千秋平时优良质量的必然体现。他用血肉之躯为学生们撑起了生的闸门,这种舍生忘死的灵魂感动了全中国。
从寒门学子到人民教师的人生选择
谭千秋1957年出生于湖南衡阳一个贫寒农家。作为长子,他经常把米饭让给弟妹,自己吃红薯充饥。深信”聪明改变命运”的他刻苦进修,1978年考入湖南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留校机会,主动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一去就是26年。在四川绵竹任教期间,曾有多次调回湖南的机会,都被他婉拒。”湖南培养了我,四川养育了我”,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的感恩之心。谭千秋常教育学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而他正是用一生践行了这一信念。
英模灵魂永续传承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谭千秋的故事激励着无数教育职业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庹勤慧老师说:”我们应该向谭千秋这样的英模进修,向世人证明什么是真正的’人师典范’!”
谭千秋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舍己为人的灵魂永远活在大众心中。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这就是”最美奋斗者”的真正含义。谭千秋的故事告诉我们:师德不仅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更在危急时刻显现出最耀眼的光芒。
读完谭千秋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这位普通教师用生活谱写的壮歌,不正是对我们每个人最好的教育吗?让我们记住这个闪亮的名字,传承这份宝贵的灵魂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