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如何读懂千古归隐名篇?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怎样读懂千古归隐名篇?

为什么《归园田居其一》能打动千年读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开篇两句,陶渊明就道出了整组诗的灵魂。这位东晋大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最动人的归隐心声。《归园田居其一》作为组诗的开篇之作,不仅奠定了整个系列的基调,更成为后世文人归隐田园的灵魂图腾。

诗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感叹,道出了几许人的心声?现代人每天奔波于钢筋水泥之间,不也常常怀念儿时乡野的自在吗?陶渊明用”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比喻,把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这不正是每个都市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吗?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田园生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具体而温馨。后檐的榆柳,堂前的桃李,远处依稀可见的村落,袅袅升起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上的鸡鸣——这些寻常景物在诗人笔下焕发出惊人的生活力。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些平淡无奇的农村景象能打动人心?关键在于诗人倾注其中的情感。”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这哪里是在写景物,分明是在写心境!陶渊明用最朴实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灵魂家园。

“归园田居”对现代人有何启示?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天然。”这最终两句,道出了全诗的主旨。陶渊明把官场比作”樊笼”,把归隐称为”返天然”,这种价格取向对忙碌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不必像陶渊明那样彻底归隐,但可以进修他”守拙”的人生态度。在这个追逐名利的时代,”守拙归园田”的聪明更显珍贵。周末去郊外走走,阳台上种几盆花草,读几首田园诗——这些不都是现代版的”归园田居”吗?

《归园田居其一》之因此能流传千年,正由于它触动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大众对天然的向往、对自在的渴望永远不会改变。陶渊明用他的诗告诉我们:简单的生活,也可以很美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