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盘活闲置资源 昭通大关:盘活闲置资产 促进群众增收 舞钢市武功乡盘活闲置资源

  近年来,昭通市大关县坚持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因地制宜盘活闲置资产,积极引导能人返乡创业,探索“党建引领+返乡办厂+就近务工”的进步模式,扎实推进“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让广大群众的快乐感在家门口升级。

  走进位于大关县天星镇竹缘社区的云南昭笋农产品有限公司竹笋加工车间,一股泡椒香气扑鼻而来。清洗、分拣、包装……几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以前只能去外省打工,现在走路两三分钟就能上班,家里种的十几亩竹子也能用得上,一年到头都能有活干,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正在打包竹笋的饶婷群笑着说。她是搬迁至竹缘社区安置点的群众,如今不仅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每月还能通过计件制拿到4000多元的收入。

  该加工厂前身为一处闲置场地,2024年,天星镇积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支持进行升级改造,转型为以清水笋、泡椒笋为主的竹笋初加工厂,年产值稳步增长,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元,吸纳本地劳动力30余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阵地。

  “我们始终坚持把管理体系建在产业链上、把服务做到群众心上。”公司车间管理人员张学永介绍,企业优先招聘安置点与周边群众,组织统一岗前培训,试用期内保底100元/天,实行弹性工时与免费食宿制度,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就业难”“留不住”的难题。

  为了让一个“厂房”带动一群人、一类产业,大关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影响,组织党员干部入户动员群众参与务工,联系协调企业主引入项目落地,推动党建职业与产业进步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据介绍,大关县坚持难题导向,体系梳理全县扶贫项目闲置资产情况,综合分析市场前景、运营难点和进步潜力,分类制定“一项目一方案”,通过招商引资、租赁合作、产业转型、功能改造等方式多管齐下,实现闲置资产“应活尽活”“应用尽用”。目前,大关县闲置扶贫经营性资产全部“清零销号”,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云南网记者沈迅通讯员马博魏继芳

来源:云南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