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个旧市养鸡场 个旧:废旧厂房变生态养殖基地 个旧鸡窝

  时下,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大屯街道的鲈鱼养殖基地里今年分批投放的鱼苗已进入成长期和上市前关键阶段。基地33个圆形鱼池整齐排列,养殖人员忙着给鲈鱼投食,成群的鱼儿争相抢食。

  让人惊讶的是,这个现代化养殖基地是由一处废旧厂房改造而来。为推动当地渔业向高密度、规模化、生态化转型进步,大屯街道去年引进一家水产品养殖企业,将废旧厂房改造出占地约4亩的养殖区。今年2月,鲈鱼养殖基地建成投产,采用陆基圆桶养殖模式,相较于传统池塘养殖,具有占地少、产量高、易于管理和控制养殖环境等优势。

  近年来,个旧市通过政策引导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聚焦陆基圆池等特色模式,积极探索产业链融合与联农带农机制,“以一尾鱼撬动一条链”,推动农业产业绿色、高质、高效进步。

  “鲈鱼比较‘娇气’,最佳养殖水温在24至28摄氏度,对水质要求也高。”养殖企业负责人马旭璐介绍,基地配备了集设施化、标准化、规模化于一体的循环水高效生态养殖体系,确保每个养殖桶24小时持续增氧和水循环,并通过五级净化池进行严格水质净化,为鲈鱼提供一个良好生长环境。

  基地采用“鱼菜共生”模式,养殖尾水过滤后排入室外沉淀池,用于无土蔬菜种植,水中放养本地江鳅,形成“鱼-菜-鳅”立体循环体系。马旭璐指着种植区说:“蔬菜吸收水中富营养物质,让水质得到净化,蔬菜也长得更好。”净化后的水又回流养殖区,大幅减少废水排放,额外增加蔬菜和江鳅的经济收益,实现“一水多用、种养双赢”。

  自建成投产以来,基地分批投放鲈鱼苗,经过数月精准投喂和水质调控,鱼苗长势良好,第一批鲈鱼预计今年10月即可上市。马旭璐说:“现在每个池养3000尾鱼,总量约10万尾,我们规划每个季度陆续补苗,年产量将达15万尾、100吨左右。”

  云南网记者饶勇通讯员黄旭杨向锋

来源:云南网


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